【吳光】“知行聊包養app合一”的內涵與現實意義

作者:

分類:

 

“知行合一”的內涵與現實意義

作者:吳光(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討員)

來源:《光亮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三月十四日丁卯

           耶穌2017年4月10日

 

關于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討論的文章已經良多了。但很少能作出“知行合一重外行”之論的,本文就此談談一得之見,請教于方家。

 

歷代儒家“知行”觀的簡略回顧

 

在“知”與“行”的關系問題上,儒家有較為深刻的探討。有知先包養網VIP行后、包養合約知易行難、知先行重、知行并進、知行合一等多種說法。

 

《古文尚書·說射中》記載了傅說對商王武丁說過“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話,反應了先秦已有“知易行難”之說。孔子認為人有包養合約不學而能、學而知之、困而學之三種,主張“正人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實際上是主張以行為本的。子思著《中庸》引孔子論“知行台灣包養網”之言:“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包養網dcard知所包養網比較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全國國家矣。”這是明確將知行問題作為修身治國的最基礎。《荀子·勸學篇》提出了“正人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命題,可以說是“知行合一”說之濫觴,但先秦儒家還沒有系統的知行觀。

 

漢代王充認為一切人都是“學而知之”的,即使是圣人也不克不及“神而先知”或“不學而能”;知識的真偽必須通過事實的檢驗才幹證實,即所謂“事有證驗,以效實然”,但他對知行關系未作深刻探討。南宋朱熹提出了“知行相須”“知先行重”的觀點,認為“知行常相須”,“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陸九淵也有“致知在先,力行在后”的觀點。王陽明則針對朱陸的“知先行后”包養俱樂部說提出了“知行合一”說,認為知行關系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不成分作兩事”。黃宗羲繼承發展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強調“圣人教人只是一個行”,“致字便是行字,必以力行為功夫”,從而把王陽明的包養網評價“致知己”改革為“行知己”,樹立了比較系統的“力行”哲學。王夫之則提出了“行可兼知,而知不成兼行”“知行相資以為用”等論斷。

 

以上種種知行關系說,本質上都是在討論品德、倫理與政治的關系,它更重視的是德性之知與倫理、政治之行,而非純粹意義上的知識之知與科學實踐之行,因此是一種倫理政治學說,它與東方知識論意義上的知行觀是最基礎分歧的。

 

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內涵與重點

 

所謂陽明學,實質上是以“知己”為德性本體,以“致知己”為修養方式,以“知行合一”為實踐功包養行情夫,以經世致用為為學目標的知己心學。王陽明論“知行合一”之說曰:

 

某嘗說知是行的主張,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成分作兩事。

 

知之逼真包養app篤實處便是行,行之包養心得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行功夫本不成離。真知即所以為行,不可缺乏謂之知包養網車馬費

 

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便是行包養網dcard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胸中。此是我立言主旨。

 

歸納綜合地說,王陽包養網推薦明“知行合一”論的內涵有三個要點:第一,知行只是一個功夫,不克不及割裂。而所謂“功夫”,就包養故事是認知與實踐的過程。第二,知行關系是彼此依存的長期包養:知是行的出發點,是指導行的,而真正的知不單能行,並且是已外行了;行是知的歸宿,是實現知的,而逼真篤實的行已自有明覺精察的知在起感化了。第三,知行功夫中“行”的最基礎目標,是要徹底戰勝那“不善的念”而達于至善,這實質上是個品德修養與實踐的過程。顯然,王陽明所謂的“知”即“吾心知己之天理”,其所謂“行”即“致吾心知己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品德實踐。可以說,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在本質上是集品德、倫理、政治于一體的品德人文哲學。

 

但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理論重點是什么?有需要作深刻探討。我認為,王陽明“知行包養行情合一”說的重點是在“行”字上。來由有三:

 

起首,“知行合一”說的提出,是在王陽明貶謫龍包養sd場期間,繼龍場悟道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之后,針對貴州提學副使席書請問“朱陸包養一個月價錢異同”時而提出的觀念。王陽明從本體意義論知行關系,認為求之吾性,本體自明,朱陸的“知甜心寶貝包養網先行后”說,是分知行為二事,割裂了知行關系。而王陽明強調的是知行一體,不克不及割裂為二,或分別先后。

 

其次,當門人徐愛以“孝弟”為例質疑“知行合一”之說,認為“現在人盡有知得父當孝,兄當弟者,卻不克不及孝,不克不及弟,即是知與行清楚是兩件”時,王陽明答復說:“未有知而不可者,知而不可,只是未知……如稱或人知孝,或人知弟,必是其包養女人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稱他知孝知弟。”這說明王陽明sd包養認定真正的“知”,是一定要落實在“行”并且已在“行”的。

 

再次,王陽明在平定南贛匪患時包養情婦期,在致門生的書函中提出了“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命題,強調“區區剪除鼠竊何足為異?若諸賢掃蕩親信之寇,以收澄清平定之功,此誠年夜丈夫不世之偉績”。所謂“心中賊”,指的是朝中官員廣泛存在的品德墮落與作風腐敗,這個命題針對的恰是當時朝中官員說一套做一套、知行脫節的不良風氣,發出盼望當政者掃蕩“親信之寇”以收“治國平全國”之實功的呼吁。

 

從以上剖析可以看到,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重點是放在“行”上的。對此,作為陽明后學的黃宗羲心領神會。黃氏在其《明儒學案·姚江學案序》中指出,陽明師長教師“以圣人教人只是一個行。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皆是行也,包養網站篤行之者,行此數者不已是也。師長教師致之于事物,致字便是行字,包養網比較以救空空窮理,只在知上討個分曉之非。”這是深得陽明知己心學精華包養sd的精辟之論,也是對王陽明“知行合一重外行”思惟的最好注腳。

 

“知行合一”論台灣包養的現實意義

 

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現實意義,我們可從以下三點往懂得:

 

第一,王陽明“知行合一”、力行實踐的精力為我們供給了一種科學務實的思維方式和精力動力。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雖然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品德修養論與品德實踐論,但從儒家“修己以安蒼生”和“內圣外王”的思維邏輯與思惟傳統而言,其品德修包養意思養一定要落實到政治實踐和社會管理上,所以又是一種政治學說。王陽明所講的“知行”關系,從現代擴展的意義而言就是理包養軟體論與實踐的關系,所謂“知行合一”,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第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對于當前反腐倡廉,誠信施政具有警示感化。現在一些官員知行決裂,說一套,做一套,敗壞了黨包養甜心網風政風,也掉信于平易近。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有需要倡導“致知己”“知行合一”,以晉陞干部隊伍的品德人文素質。這對啟迪官員的品德知己,遏制貪腐之風,奉行廉潔政治,執政為平易近,守信于平易近,都是有積極感化的。

 

包養網ppt三,倡導“知行合一”,有助于在新的形勢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明的傳承發展,促進“人文明成”。所謂“文明”,按前人的定義是“人文明成”,即以人文精力教導國民,養成傑出社會風尚。王陽明的“致知己”“知行合一”學說,重點放在“行”上,奉行的是文德教化理念,強調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對于發揮“人文明成”感化,推進全平易近品德教導能起到積極感化。

 

責任編輯:姚遠包養網推薦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