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郴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一包養網全文)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b4823e810b71.27997292.

二、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 年是“大干新三年、再創新輝煌”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將增強機遇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問題導向,推進改革創新,扎實做好政府工作。根據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 總體要求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又好又快”的總基調,按照“四化兩型”“三量齊升”的總要求和“一化兩城三創四大”的總體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發展,強化公共服務,突出民生優先,打造郴州經濟升級版,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11.5%左右;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增長 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3.5%;城鄉居民人包養網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 10%和 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甜心寶貝包養網水平漲幅控制在 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8.1‰以內;完成節能減排任務。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

(一)以改革開放為推動,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以改革推動發展,以開放激發活力,讓一切市場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全面深化各項改革。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改革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重點圍繞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郴資桂 “ 兩型社會 ” 示范帶、 “ 大十字 ” 城鎮群建設、城鄉統籌包養網心得發展、羅霄山片區扶貧開發和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政府購買服務、投融資體制等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積極培育各類市場主體,支持個體私營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包養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推進戶籍管理、農村產權制度、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等改革,加快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積極推進國有林場管理體制、資源環境價格等改革,健全能源、水、土地節約集約使用制度,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加強開包養放平臺建設。堅持規劃先行、產業集聚、創新驅動、特色發展,深入實施“產城融合”戰略,加快完善園區設施、產業和服務配套,健全落實園區用地、用工等保障機制和財政、融資、環境等支持政策,加大簡政放權力度,著力增強園區綜合承載力和競爭力。力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 2個百分點以上;郴州高新區創建為國家高新區,郴州出口加工區升級為綜合保稅區,郴州經開區和資興經開區創建國家經開區取得突破。整合口岸資源,加快鐵海聯運三期、郴州口岸國際物流中甜心花園心和電子口岸等平臺建設,開通“五定班列”,構建國際化口岸通關體系。大力承接產業轉移。 深入實施承接產業轉移“四千工程”,主動對接世界 500強企業、大型央企、百強民企和上市公司,重點引進一批引領型、補鏈型、核心型產業項目,抓好簽約項目落地建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和品牌競爭力。鼓勵市內優勢企業參與國際合作,擴大對外投資和勞務輸出。建立外貿預警機制,積極應對貿易磨擦。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力爭新建標準廠房 280萬平方米;實際利用外資、到位內資均增長 1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 20%,其中加工貿易增長 20%。

(二)以擴大內需為抓手,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抓住宏觀經濟倒逼擴內需、調結構新機遇,強化項目帶動,培育消費熱點,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和消費需求。把產業投資放在優先位置,深入實施“十二五”投資和項目建設“ 836”計劃,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1883億元。圍繞交通大建設、產業大轉型、城市大提質、民生大改善,安排總投資 1億元以上主要建設項目 920個,年度計劃投資 1261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 231個,年度計劃投資 321億元,廈蓉高速公路郴州段、 26個干線公路項目 400公里全部建成通車,南嶺大道南段、郴州汽車總站搬遷等項目竣工,桂新高速公路、城市管道燃氣建設包養網推薦等項目加快推進,力爭包養app三南高速公路、郴州高鐵西站擴建等項目開工建設。產業建設項目 322個,年度計包養劃投資 457億元,力爭春意昊斯特空調產業鏈、華信有色三期等項目建成投產,中昆總部經濟園一期、富士生態產業園、中湘鎢業二期、桂陽功達輪胎、臨武正邦養殖及加工、安仁中藥材產業化等項目加快推進。節能環保項目 75個,年度計劃投資 94億元,啟動市第二和第四污水處理廠、永興意水有色金屬廢料回收利用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城鄉生活垃圾及污水處理等項目。民生和社會發展項目 292個,年度計劃投資 389億元,啟動市一醫院東院、市二醫院整體搬遷、蘇仙太陽城養老社區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市文化藝術中心、臨武文化體育廣電中心等項目。全面深化銀企合作,規范發展融資平臺,努力擴大民間投資,創新融資手段和工具,力爭各類融資 200包養網億元以上。加強土地調控,強化用地保障。完善重大項目聯動協調、督查督辦和考評問責機制,嚴格項目全程質量、安全和工程監理,優化項目建設環境,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全程監管和跟蹤審計。全面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釋放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鞏固傳統消費市場,著力開拓中介服務、高新技術服務等新領域,大力培育文化、教育、家居服務等新熱點,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業態。加快推進“市場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百城千鎮縣鄉流通再造工程”,重點在市包養網ppt城區及郴州大道沿線建設好 1個現代農產品批發中心、 9個專項市場和 7個城市綜合體,以及裕后街美食文化街區等特色商業街區,全面完成市城區農貿市場提質改造,包養網改善提升農村消費環境。加快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綜合試點城市和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城市建設。加強產品質量、價格和市場秩序監管,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三)以產業轉型為核心,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深入推進“產業轉型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確保三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堅持調優結構,提升服務經濟。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重大戰略,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與開發園區配套建設,以市城區為核心、各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依托城際大道、國道、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著力構建“一核四極多區外環”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推進湘南國際物流園、宏進農副產品國際物流中心等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中心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現代物流龍頭企業,提高物流企業市場競爭力。積極發展物聯網產業,培育和扶持發展一批物聯網骨干企業。全面實施旅游新“五個一”工程,開展“中國溫泉之城建設攻堅年”活動,辦好 2014年中國(郴州)國際休閑旅游文化節。積極推進蘇仙嶺、萬華巖、龍女溫泉等景區打捆創建國家 5A級景區,以及湯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舂陵江國家濕地公園創建。加快飛天山文化旅游創意園、中國銀都文化產業園等建設,促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扎實創建金融生態良好城市,加強股份制銀行入郴工作,推進縣域農信社和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向農村和社區延伸營業網點,確保郴州農村商業銀行上半年掛牌。規范發展小額貸款、融資性擔保公司,探索成立小額再貸款公司。金融機構新增貸款 110億元。強力推進企業上市,新增 2家以上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推進信息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加快“數字郴州·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服務外包平臺建設和主體培育,積極創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鼓勵發展家政服務業,突出發展養老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 12%。 突出“兩型”引領,提升工業經濟。加快有色金屬“五個一”戰略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重點支持國家有色貴重金屬郴州質檢中心、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等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桂陽有色金屬包養網加工項目區建設,力推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支持高斯貝爾、臺達電子、華磊光電、飛利浦照明、臨武東佳電子等優勢企業發展,大力發展消費類整機、光電子、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等四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打造全國一流的 LED產業基地和千億產業集群。積極支持格蘭博、奧美森、伯朗電梯等優勢企業發展,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重點支持中化弘源化工、中鹽華湘等骨干企業技術改造,加快氟化工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支持郴州煙葉復烤廠搬遷、郴州煙廠異地技改等項目建設,推進煙葉生產及深加工基地建設。重點支持南方石墨、明大石墨(碳素)制品加工等企業和項目發展,積包養網推薦極發展新型建材。重點支持風電、生物質能發電、騰翔新能源等項目包養行情建設,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積極穩妥推進落后小煤礦關閉退出,促進煤炭企業集團化。實施企業信息化“登高計劃”,加快推進公共服務領域信息化。力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 2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 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3.5%。 圍繞農民增收,提升農業經濟。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和拋荒耕地治理,建設高標準農田 7.8萬畝,糧包養網食總產量穩定在 190萬噸以上。扎實推進“菜籃子”工程,積極創建國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種植蔬菜 145萬畝。優化農業產業布局,突出抓好以郴桂嘉為重點的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和郴資桂 -郴永宜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創建 11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收購煙葉 106萬擔。加強標準化茶園生產基地包養意思建設,新增種植面積 5萬畝。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 260萬畝,農產品農殘檢測合格率 97%以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12345”工程,加快發展農林產品精深加工業,重點支持臨武城東、桂陽芙蓉、資興羅圍等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重點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專業服務組織和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力爭新增 5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1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年產值過 10億元龍頭企業 1家、過 5億元 4家、過億元 40家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 21%。積極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莊園經濟和休閑農業。每個縣市區建成 1個高標準現代精品農莊,包養故事市里重點抓好郴州大道沿線現代休閑農莊的規劃建設。推廣新型農機具 5.7萬臺(套),新增農機總動力 10萬千瓦。做好防汛抗旱、動植物防疫等工作,抓好農房等涉農保險。 推進產學研結合,提升創新能力。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術創新平臺,著力破解重點產業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積極推進市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等科學創新平臺,以及永興國家稀貴金屬再生利用產業化基地建設。重點培育首批 10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力爭組建 2家科技公共服務孵化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強化激勵,用好人才。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引導企業開展國際商標注冊。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 GDP比重提高 2個百分點,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家,專利授權突破 1000件。

(四)以城鎮群建設為龍頭,推進城鄉區域統籌發展。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強化項目帶動和產業支撐,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首要任務,增強“大十字”城鎮群發展極核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強化城鄉規劃引領。全面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并啟動總規修改工作,基本完成城市綜合交通、排水防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專項規劃編制,力爭市城區控規覆蓋率 98%以上。推進縣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修改),全面完成鎮鄉域村鎮布局規劃編制。嚴格規劃管理,維護規劃權威。 做強做優中心城區。深入推進“十大提質”,全面實施“五化工程”,加快新城區建設和下湄橋片區、棚戶區、城中村改造提質步伐。安排城市基礎設施項目 227個,年度計劃投資 196億元,著力完善城市基礎配套、交通配套、生活配套和生態景觀系統,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實施東江引水工程,改造萬華、山河包養網水廠和城市供水管網,力爭 2015年市城區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 95%。開展城市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衛生保潔等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加快推進管護作業市場化,促進城市管理數字化、規范化和市場化。大力發展城市公交,合理規劃設置車行道、人行道和停車位,加快武廣高鐵等 6個公交場站和公共自行車租賃工程一期建設,緩解道路擁堵和停車難現象。鞏固“創園”、“創模”成果,扎實推進“創文”工作,包養俱樂部力爭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加快發展“大十字”城鎮群。完成“大十字”城鎮群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各項重大專項規劃編制,并組織實施。實施城鎮群“交通同網、城鎮同建、產業同興、環境同治、城鄉同籌”五大工程,加快區域內 343個投資過億元重大項目建設,擔當起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重任。加快資興、桂陽、永興、宜章融城步伐。力爭進入國家中小城鎮群建設試點。做大做特縣城和小城鎮。以人為核心,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完善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做實產業基礎,提升縣城中心地位。開展“美麗宜居村鎮”創建活動,以 30個示范鎮為重點,擴大鎮級管理權限,加快完善供水、供氣、排污、垃圾處理等公共基礎配套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不斷增強對周邊村莊的吸納帶動力。啟動資興市等 8個自來水廠建設改造項目,力爭 2015年全市縣城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 85%,所有示范鎮實現污水配套管網全覆蓋。大力發展小城鎮特色產業,培育一批工礦型、商貿型、現代農業型、生態旅游型等特色鮮明的小城鎮。把縣市區包養管道作為全面小康建設的主體,完善差別化工作思路、支持政策和考核辦法,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歷史保護、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相結合,以郴州大道新農村建設示范帶為龍頭,推進“十城百鎮千村”新農村建設工程。每個縣市區高標準打造 1-2個新農村示范區,抓好 1個試點鎮連片帶動 5個以上行政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持續推進“點亮郴州”行動,大力實施以“四改、四清、兩綠、一集中”為重點的農村環境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抓好鄉鎮政府駐地、主要景區和交通沿線、城鄉結合部村莊的環境整治,力爭 40%的行政村達到“三無三有”目標,新增省級美麗村莊 5個以上。加強農村土地和規劃管理,堅持適度集中、一戶一宅、拆舊建新,嚴格規范村民建房。深入開展農村公路養護大提質。 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落實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產業培育和公共服務,在 4個片區縣實施項目 280個,力爭投資 320 億元。繼續抓好桂汝 106國道扶貧攻堅示范帶建設,統籌推進其他縣市區 200個重點貧困村扶貧工作。加強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工作,重點扶持少數民族和移民地區加快發展。力爭 12萬貧困人口脫貧。

(五)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大力實施“青山、碧水、凈土、藍天”四大工程,爭創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大造林綠化和封山育林力度,深入推進城鄉綠化攻堅,突出建設以“大十字”城鎮群為核心的森林生態“綠心”,構建城鄉一體的綠道網絡。市城區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加快推進“綠城攻堅”四期,全面開展城市綠蔭行動,力爭新增城區綠化面積 89.8萬平方米,種植綠化大苗 28.5萬株,新建公(游)園 17個。力爭全市荒山荒地和跡地更新造林 40萬畝、公路通道綠化 1000公里,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積極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扎實開展“水利跨越年”活動,加快實施六大水生態文明工程。高標準推進東江湖保護和開發。力爭水利建設投資 50億元,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62座,新修加固堤防 268.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38.6平方公里,改善灌溉面積 34.9萬畝,新增村鎮供水受益 31.5萬人。 強力推進十大環保工程。加快實施湘江流域郴州段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扎實推進以三十六灣、魯荷礦區等工礦區以及 56座尾礦庫為重點的礦山綜合治理,以翠江、武水河等為重點的流域水環境集中整治。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和綜合利用。強化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行業項目準入。全面推進工業企業、交通運輸、公共機構、建筑等各領域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工作,引導城鄉居民使用節能型產品。加強對重點行業和重點工程減排監管,健全和規范污染減排制度,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鼓勵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市城區燃煤鍋爐和窯爐全部退出,新增天然氣公交車 100臺。農村推廣沼氣池 3000口、太陽能熱水器 6000臺、高效生物質爐灶 6000臺。 加快推進“兩型社會”示范帶建設。認真落實示范帶建設規劃綱要和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積極探索“兩型”建設新模式。大力實施示范帶三年行動計劃“十大工程”,加快“兩型”項目建設,培育“兩型”產業,推進配套改革,提升極核地位。

(六)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建設平安和諧幸福郴州。 堅持民生優先,實施“民生 100工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持續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完善落實扶持政策,降低創業門檻,鼓勵自主創業,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援助,統籌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化解產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人員、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力爭新增城鎮就業 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3.5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職業技能培訓 10萬人次。 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統籌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鎮企業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穩步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筑行業農民工工傷保險。力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率、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 95%以上。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大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農村幸福院建設,爭創“全國養老服務示范城市”。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助、社會福利等事業發展,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爭創“全國慈善城市”。健全住房保障、供應和后續管理體系,新建(籌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 3.95萬套(戶)。 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包養展。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繼續做好市城區和縣城義務教育學校擴容、村級合格學校建設、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作,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鼓勵發展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力爭郴州師范成功升“專”。支持湘南學院、郴州職業技術學院、郴州技師學院、郴州廣播電視大學發展。強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提高群眾醫療保障受益水平。深入推進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和市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活動工作。扶持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文化“雙十”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塑造郴州時代風尚。積極申報國家級歷史包養網比較文化名城。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加快創建體育之城。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加強人口計生基層基礎工作,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團體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維護婦女、兒童、老齡人、殘疾人合法權益。抓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做好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統計、貿促、愛衛、海關、檢驗檢疫、檔案、科普、地方志、水文、氣象等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源頭、系統包養妹、綜合、依法治理,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高度重視城鄉社區建設,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特殊人群服務治理,建立健全基層社會治理服務體系。做好第九次村委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換屆工作。嚴格落實安臺灣包養網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繼續推進公路“治超”和客運市場整治。深入推進“平安郴州”、“法治郴州”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創新群眾訴求處理方式,著力解決信包養一個月價錢訪突出問題和社會糾紛。強化網絡社會和公共應急管理,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加強國防動員、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和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爭創“全省雙擁模范城”。

(七)以轉變職能為重點,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必須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大力簡政放權,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等職能。完善和落實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制度,規范政府行政行為,提高政府決策水平。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沒有法定依據的審批事項一律取消,中央和省政府明令取消的一律取消,重復審批的一律歸并或取消,暫時保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