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bdc48bdb0920.22646248.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決戰決勝教育脫貧攻堅,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先生,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先生。首先,我們請鄭富芝先生作介紹。
2020-09-23 10:01:07
鄭富芝:
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教育部感謝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天非常高興,借這個機會我和我的幾位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決戰決勝教育脫貧攻堅、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這個專題介紹一下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脫貧工作非常關心和重視,總書記強調,義務教育一定要搞好,把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出來,這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總書記的這一思想非常深刻,要求也非常明確。教育部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關于教育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我們把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確保能夠如期完成。
在攻堅過程中,我們重點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我概括成五句包養價格ptt話:一是明確目標,二是摸清底數,三是嚴格標準,四是完善措施,五是壓實責任。
明確目標,義務教育普及的目標一定要定準,要搞清楚。這個目標就是貧困家庭所有適齡孩子都能夠勸返入學,有學上,并且能夠上得起。這里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殘疾孩子,有一部分身體殘疾的孩子是不能到校上學的,這怎么辦?我們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確保這些孩子在家里也能夠接受義務教育。
摸清底數,這里有兩個底數,必須事先摸清楚。一個是輟學的學生到底有多少?他們是從哪個學校輟學的?輟學之后現在在哪個地方待著?這個必須要搞清楚。第二個底數就是條件的需求,我們辦教育、辦學校要有必要的、基本的教學和生活條件,這些條件到底需要多少?比如還需要多少學位供孩子們進來上學,還需要多少老師、多少教學儀器設備。還有一個需求,就是有多少學生是家庭經濟困難、需要資助的。至少有這四個需求,必須要把這些缺口、需求摸清楚。
2020-09-23 10:07:12
鄭富芝:
嚴格標準,中央提出脫貧攻堅的標準不能降低,也不能拔高。國家關于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是有標準的。我們說一定要滿足最基本的教育教學和生活條件。為此,教育部專門制定了義務教育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這是保底的,所有學校必須是要達到的,這是硬性要求。
完善措施,這里主要是辦學條件的措施都要把它完善起來,這里的核心是什么呢?有一句話叫做城鄉一體,重在農村。所謂城鄉一體就是解決城鄉現在的差距包養問題,我們提出至少在三個標準城鄉是需要統一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教師配備的標準,就是生師比。過去城市富余,農村緊缺,現在必須要打通,城鄉教師配備標準要統一。第二個是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也是要統一的,過去長期以來城市高,農村低,現在必須是城鄉統一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基準定額要統一。第三個統一就是基本教學儀器設備的配備標準。重在農村,就是說所有的政策、資金、項目一定要向困難地區、向農村地區傾斜。
壓實責任,主要是壓實兩個方面的責任。第一個方面的責任就是教育部的責任,把教育部指導、推動、監督、督促的責任壓實。今年還有52個縣沒有摘帽,教育部黨組成員平均每一個人負責聯系7—8個縣,52個縣全覆蓋。這幾位黨組成員聯系這些縣,他們負責干什么呢?負責指導他們、幫助他們、督促他們如期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第二個方面的責任是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因為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是在地方,為此教育部和有關省市專門簽訂了備忘錄,在這個備忘錄當中明確教育部做什么,地方政府做什么,這樣的話,大家上下聯動,形成一個攻堅的合力。
2020-09-23 10:15:57
鄭富芝:
我們大致是抓了這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在各個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之下,義務教育有保障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換句話說,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基本上實現了。最重要的是三個變化和進展,我也給大家通報一下。
第一個進展和變化,基本實現了應返盡返。首先把輟學的學生勸返回來,現在基本上實現了應該返的都回來了。有兩組數據,我給大家通報一下,第一組數據關于輟學學生的減少情況。截止到今年9月包養網15日,全國輟學的學生由去年大約60萬人,到9月份的時候已經降到千位數,就是2419人。大家覺得還沒有到個位數,一定是到個位數的,因為包養網我們專門有60萬輟學學生的臺賬,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條記錄,實行銷號制度,勸回來就銷號。其中在整個60萬當中,建檔立卡的學生原來有20萬,現在基本上都勸返回到學校,已經正常上學了。第二組數據,從全國普及的情況,從入學率情況來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2019年,我們國家小學的凈入學率達到99.94%,還沒有做到100%,還有很多學生因為身體原因或者方方面面的原因,確實回不來。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了102.6%,因為是毛入學率,做得好的話會超過100%。
第二個進展和變化,基本實現了資助全覆蓋。關于資助有兩個方面的變化,一個是“兩免一補”,現在有效的順利實施了,兩免是對所有的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一補是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進行生活補助,特別是為住校的學生提供生活補助。包養網另外一個方面是營養餐,實行營養改善計劃,每年大約有4000萬農村孩子享受營養餐的補助,這個計劃已經覆蓋到所有的國貧縣。到目前為止,基本上解決了因貧輟學的問題,就是上學不用花錢了,在學校住宿還要補助生活費。
第三個進展和變化,基本實現包養合約了辦學條件的配備要求。我們對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有一個底線的要求,這些條件的配備現在基本上已經實現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數據,我跟大家通報一下:一是關于校舍建設。2013年到2019年,貧困地區新建改擴建的校舍的面積大約是2.21億平方米,我們全國有30.96萬所小學,這個數字里還包括教學點,這30.96萬所小學教學點辦學條件基本上達到了規定的要求。二是班額。前些年大班額、超大班額比較嚴重,到目前56人以上的大班額已經降至3.98%,還有超過66人的就是超大班額了,超大班額基本上消除,控制在66人以內。三是教師的問題、師資配備的問題。這幾年“特崗計劃”招聘的教師大約是95萬,這95萬老師覆蓋到全國大約1000個縣,覆蓋的學校大約是3萬所。這就是這幾年經過各方面的努力,教育脫貧攻堅、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發生的主要變化。
各位媒體朋友,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可以講取得了很大的變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所以目前我們正在做兩件事,就是這個工作沒有完成,還是在進行當中,現在目前正在做兩件事。一件事是做交卷之前查驗工作,就是看看我們剛才講到的這些數據、任務是不是非常扎實,能不能鞏固得住,能不能延續下去。另一件事是重點地區正在做最后的終點沖刺,有很多重點地區,特別是52個國貧縣,我們在進行幫扶、督促、指導,讓他們如期完成目標。我剛從四川涼山回來,是非常貧困的地區。我們有信心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就介紹這么多情況,后面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20-09-23 10:26:42
壽小麗:
謝謝鄭富芝部長。下面我們進入答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記者開始提問。
2020-09-23 10:27:08
中國日報記者:
國家提出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目標,請問教育部在學生資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2020-09-23 10:30:58
鄭富芝:
我覺得您提的這個問題非常的關鍵。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義務教育有保障首先要確保孩子們有學上,但是另外一個非常重包養條件要的方面,還要保證他能夠上得起。因為這是實現有保障的前提,所以有條件了,但是不上學,那義務教育有保障就是一句空話了。學生資助的問題,既是實現有保障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各地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探索,主要抓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體系上做文章,就是健全學生的資助體系。這幾年主要從兩個方面下力氣:第一,解決全覆蓋的問題。所有的學段、所有的學校、所有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要實現全覆蓋。第二,擴展資助范圍。剛才講,我們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兩免一補”,“一補”原來是指住校生實行生活補助,后來發現有一部分家庭貧困的孩子,盡管不住校,但是他中午也要在學校吃飯,這個問題怎么辦?后來把“一補”的范圍擴大到只要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等四類群體,不管是住校還是不住校,總是要吃飯的,也納入到補助的范圍。
二是,實施精準資助。因為剛才講,從政策上來說,已經實現全包養app覆蓋了,現在關鍵是提高精準化水平,提高精準度。精準度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確保該資助的學生一個都不能漏,可能有些地方也有虛報的問題包養一個月價錢,我覺得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千萬不能漏了,該資助的一定要資助,否則他上不起學。怎么解決精準的問題呢?這幾年重點加強了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解決認定依據的問題,要明確認定的依據,什么樣的學生可以享受資助?什么樣的學生是不能享受的?必須要搞清楚,根據中央的要求,這個政策要有區別的。這樣的話,很重要的依據就是根據每個學生家庭經濟的狀況,是不是該資助了?貧困的問題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我們提出來,可能過去不是貧困戶,但是現在因災致貧或者因病致貧是會經常發生的。因此,一定要高度關注這些動態的因病和因災致貧的家庭,要動態調整資助對象,關注這樣一些群體,保證及時的進行資助。第二,細化工作程序。程序非常重要,我們專門有一套申請資助、認定資助的程序,非常精細、非常嚴密,這里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讓家庭貧困的孩子和家長知道,我怎么去申請和知道國家資助的政策,資助申請的流程,把這些政策必須要搞的清清楚楚,把環節設計得非常清楚。這樣一個方面,解決信息對稱問題,要知曉政策和流程,還有就是把這件事情做得公開、公正、公平。比如四川涼山有很多地方做得非常好,在每戶貧困戶家里的墻上專門掛了幾個卡,其中一個卡叫教育保障明白卡,卡上說像這樣的家庭,孩子要上學,可以享受什么樣的政策、可以享受什么樣的項目,家長們清清楚楚,這是解決一個工作流程的問題。第三,建立一個比對機制。實現精準,數據很多,家庭貧困的數據很多,我們管理的部門也很多,經常就會發現一個部門一個數據,幾個數據碰不上,最后到底是多少?因此,我們聯合公安、民政、扶貧等部門,把家庭貧困的信包養網站息進行比對,進行一個綜合研判,這樣既可以防止漏報,也防止虛報,進而實現精準化,應助盡助。謝謝。
2020-09-23 10:31:50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想請問鄭部長,剛才您介紹了很多關于控輟保學方面取得的成績,各地對輟學學生有哪些具體的措施進行勸返?謝謝。
2020-09-23 10:42:17
鄭富芝: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那首先得有學生,首先把輟學學生、失學學生勸回來,再保障他們能讀好書。這是整個保障的一個前提。但是,這件事實事求是地講,勸返工作既復雜也非常的艱巨。我們在勸返過程中,他必須要帶著一種責任感,帶著感情去做這件事,才能真正的把它做好。所以,控輟保學不是現在在教育脫貧攻堅時期提出的,很早就提出來了要控輟保學。但是,效果不如現在這幾年的力度大,不如現在的效果好。各地在控輟保學方面非常盡心盡責,做了很多探索,也有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
我們歸納總結了一下,可能最重要是兩條:
第一,分類施策。剛才講,學生輟學的原因很多,不大一樣,可能目前來看大致有這么幾類情況。一類是包養網外出打工去了,就是輟學的去向。第二類是有很多女學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早婚早育,就是已經結婚生孩子了。第三類是信教入寺,就是在寺廟里了。第四類是因為學習困難而厭學,在家里待著。最后一種情況就是因身體原因,主要是殘疾孩子,不大方便去學校,可能就輟學。大致是這么幾類的情況。每一類的情況性質不一樣,所以各地就采取不同的方式,對癥下藥,根據每一類去向,采取了不同方式。比如這里面有一類是外出打工,那這個問題到底怎么解決?首先就是“勸”,搞聯動機制,因為這個孩子從家鄉到外地去,到了企業、到了公司,在學校是教育部門管,出了學校到了外地、到了企業是人社等部門管,我們要知道孩子去哪個工廠了,要把這個孩子勸回來,工廠放還是不放,所以搞了幾個部門跨區域、跨部門的聯動機制,大家一起來做勸返工作。還有一點就是“堵”,因為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輟學的學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如果外出打工是童工,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是不允許使用童工的。因此,我們和有關部門聯合,一定要禁止使用童工,要從源頭上堵住。分類施策,就是勸和堵相結合。
第二,多措并舉。剛才講了每個學生輟學的原因不一樣,類型不一樣,家庭的狀況也不大一樣。因此,我們就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綜合施策,可能用感情的、行政的、經濟的,甚至是法律的手段進行勸返。在這個過程中,各地創造了一些非常好的經驗和做法,我想給大家舉兩個比較經典的案例。一是青海的案例。我們去年在青海召開全國控輟保學現場會,推廣了青海的經驗和做法。在青海期間,大家講了一個經典的案例,說青海省有一個學生輟學了,之后這個孩子到哪里了?打聽到了山東的青島,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派了兩位同志趕到青包養情婦島勸這個孩子,去了之后,明天就返回青海。結果第二天去領的時候,這個孩子不在青島了,多方打聽聯系,去廣東了。這兩個同志怎么辦?說我們買票繼續追,買票就追到廣東,到了廣東,繼續找,到底在廣東哪個地方,終于找到在廣東一個飯店打工。這兩個同志又找到這個孩子,就苦口婆心的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這個孩子可能也被感動了,說“好,我就跟著你們回去”,回到青海已經上學了。我聽了這件事情之后,非常的感動,這就是我們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學校的一種責任感、一種關愛之情。我剛才講,原因很復雜,所以我們要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去做。第二個經典案例,國家義務教育法規定,家長或者監護人有義務、有責任送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有的家長不怎么愿意送孩子去上學,當地的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三番五次去做工作、勸返,還是不同意,最后怎么辦?就嚴格執法,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政府把家長告上法庭。前一個時期宣傳過,地方出現了官告民的現象,從方方面面反映來看,社會效果很好,它維護了法律的嚴肅性,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維護了孩子們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效果非常好。我就回答這么多。謝謝。
2020-09-23 10:42:31
新華社記者:
剛才鄭部長介紹了各地在控輟保學方面的經驗做法,我們都知道,控輟保學的確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一項難題,也是一個經常性、長期性的工作,請問下一步怎么健全長效包養網比較機包養甜心網制,鞏固義務教育有保障的成果?謝謝。
2020-09-23 10:52:11
鄭富芝:
你剛才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長遠的問題,我們現在在控輟保學方面應該說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定要非常清醒的意識到,這是一個階段性的、特殊時期產生的一個結果和效果,將來能不能鞏固下去,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因此,我們在很早就開始謀劃,勸回來以后,怎么長期的保持下去,玉剛司長專門負責這方面的工作,請他詳細回答一下。
2020-09-23 10:5包養2:36
呂玉剛:
非常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的確,這是社會上普遍關心的關鍵問題。剛才,鄭部長已經簡要的介紹了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說句實話,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凝聚著各級黨委、政府、教育系統、全社會包括家庭的共同努力。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這是在一個特殊時期、特殊背景下實現的,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背景下,作為一個重大政治任務來推動的、落實的。所以,雖然成果來之不易,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地區我們基礎還是比較脆弱的,需要進行鞏固和提高。
同時這項工作也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就像剛才記者講的,非常難,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容易反復、容易反彈,也迫切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長效工作機制。所以,我們在前一段的工作當中,一個方面在聚精會神下大力氣抓好控輟保學、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工作,同時也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的研究完善怎么鞏固好來之不易的成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今年6月份,教育部會同中央10個部門,研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建立義務教育有保障長效機制的文件,這個文件是10個部門發的,這本身就說明這個工作具有廣泛性、具有復雜性、具有艱巨性,需要各個部門共同努力,來把個工作做好、鞏固好。
這個文件的相關政策舉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聚焦重點地區。突出抓好“三區三州”、52個未摘帽貧困縣鞏固提高工作,要持續加大政策、資金、項目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這些地區對義務教育的保障水平和教育質量,使學生們真正能夠進得來、學得好、留得住。
二是突出關鍵人群。剛才富芝同志講的五類人群,有學習困難的,外出打工的,早婚早育的,信教入寺的,還有身體殘疾的兒童,這是造成輟學的主要原因。通過一年多來我們推動控輟保學工作以及各地勸返的情況來看,家庭經濟困難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五個方面是比較突出的原因。所以,要聚焦這些重點人群來抓好控輟保學工作,保證這些孩子能夠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我們就會有很好的工作基礎。
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學校要建立精準分析學情的制度,要建立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制度,使他們能夠學得好、跟得上。對外出打工的學生,要建立相關部門的跨區域的、聯動的勸返機制,剛才富芝同志也講了生動的例子。對早婚早育的,我們要宣傳婚姻法,要依法來治理未成年人的非法的婚姻,加大治理力度。對信教入寺的,要嚴格依法禁止利用宗教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實施。對于殘疾的兒童,就要通過多種途徑,根據殘疾的程度,通過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安置以及送教上門多種途徑,解決孩子教育的問題,要因人施策,解決有保障的問題。
三是健全五項機制。第一項是聯保聯控責任機制,健全政府、部門、學校、家庭共同參與、共同負責的聯保聯控的機制。第二項是定期專項行動機制,特別是抓住每個學期開包養俱樂部學前后的關鍵時期,做好摸排、復核、勸返等等工作,使輟學不反彈、不新增,不出現新的輟學問題。第三項是應助盡助的救助工作。按照國家規定和有關標準,把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納入社會救助和教育資助的保障范圍,該民政部門的救助就去救助,該教育部門資助的做好資助工作。第四項是依法控輟的治理機制。剛才富芝同志也講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控輟保學勸返工作中的一些難點問題,這既是我們迫不得已的辦法,也是非常有效的辦法,進一步完善控輟保學的治理工作舉措。最后一個機制,提高辦學水平的保障機制,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保障水平,傾斜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加快解決大班額、大通鋪的問題,建設好鄉村的溫馨校園,使鄉村學校能夠留得住學生,能夠教育好學生,進一步保障教育水平,真正使學生進得來、穩得住、學得好,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2020-09-23 10:52:55
路透社記者:
據報道,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要求當地蒙古語授課的學校開始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之后,很多地方出現了抗議,請問教育部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2020-09-23 10:54:42
鄭富芝:
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是中國法律的一項規定,就是說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是法律的規定。另外一個方面,讓所有的中國人學會、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有非常大的好處,可以便于大家更好交流,讓孩子們能夠“走出去”求學深造,可以讓這些學生畢業之后到外地特別到發達的城市工作。語言通了,可以助力他們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因此,首先這是一個法律的規定。另外,就是學會學好普通話對所有人是有好處的。
這件事在內蒙古推行的時候,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既要推行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同時也要尊重少數民族學習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實際上我們的法律和政策非常的清楚,互相并不排斥,都要學好。現在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認為是暫時的,我們相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會處理好這件事,同時我們也相信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一定會理解這個道理。我就回答這么多。謝謝。
2020-09-23 11:01:17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減貧和發展高層論壇上首次提出了“五個一批”的脫貧措施,其中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是重要的內容之一,我們想問一下教育部在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謝謝。
2020-09-23 11:03:48
鄭富芝:
我們在教育脫貧攻堅方面主要是兩大任務:第一大任務就是義務教育有保障。第二大任務,就是通過發展教育脫貧一批,這是比較寬口徑的工作,在部里由發展規劃司牽頭,因此想請劉昌亞司長作一個詳細的回答。
2020-09-23 11:06:09
劉昌亞:
首先感謝這個提問,這個問題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個一批”當中明確提出了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我們也是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過程中,在推進教育脫貧攻堅過程當中,不斷地理解和深化對總書記這個指示的認識。
我們開始覺得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主要是培養人才。剛才,鄭部長和玉剛司長都介紹了控輟保學,主要是義務教育有保障。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不僅限于義務教育,所以我們在保障義務教育前提下,盡量地讓建檔立卡的學生、讓貧困地區的孩子能夠接受更高水平、更良好的教育。
在職業教育領域,從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