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c9aba4693499.07038804.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北京冬奧會已經準備就緒,3周后將拉開大幕。“綠色辦奧”理念在整個籌辦過程中貫徹得怎么樣,“綠色冬奧”是個什么樣子,商業空間室內設計大家都很關心。今天我們請有關方面負責人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是: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先生,北京冬奧組醫美診所設計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女士,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先生,北京市延慶區區長于波先生,河北省張家口市副市長、冬奧辦副主任劉海峰先生。下面先請李森先生介紹情況。
2022-01-13 10:02:10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 李森: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向大家介紹北京冬奧會綠色辦奧工作。在此,也向廣大媒體朋友對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可持續工作的關注和支持表示感謝!
目前,冬奧會開幕在即,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面就緒。場館和基礎設施全部達到辦賽要求,場館化運行模式全面實行,賽會服務保障準備到位,宣傳推廣持續升溫,特別是成功舉辦了系列國際測試賽,對籌辦工作進行了實戰檢驗。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賽區考察籌辦工作,親切慰問場館一線人員,為冬奧籌辦作出重要指示,使我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進一步堅定了如期、安全、順利辦賽的信心和決心。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最后階段的工作,確保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國家戰略,也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三大主題之一。籌辦以來北京冬奧組委全面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會同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及相關方面聯合研究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計劃》,確定了“可持續·向未來”的愿景,以及“創造奧運和地區可持續發展新典范”的目標。從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三個方面構建了工作框架,共包括12項行動、37項任務和119條具體措施。
籌辦6年多來,我們努力把綠色辦奧理念落實到籌辦工作全過程,并將籌辦工作與城市和區域的發展緊密結合,促進了地區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形成了一批可持續成果。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2022-01-13 10:09:13
李森:
一是建立可持續性管理體系。冬奧會籌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標準化、體系化的管理。我們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準進行整合,建立了北京冬奧組委可持續管理體系,利綠設計師用這一體系,我們對主要場館、50多個業務領域的可持續工作進行有效管理。
二是打造生態賽區。針對雪上項目主要無毒建材分布在山區的情況,采取措施從設計源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規劃設計前進行了植物本底調查,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從避讓、減緩、重建、補償等方面確定了保護措施。通過就地、近地、遷地措施保護賽區植物,通過設置動物通道、布設人工鳥巢、規范施工行為等多種措施降低對賽區動物的影響,并同步開展生態修復。多種途徑收集、儲存和回收利用雨水和融雪水,高效利用水資源。通過種種措施,守護了賽區的青山綠水,實現了“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目標。
三是嚴格實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場館,從源頭減少碳排放。同時,我們建設低碳場館,所有場館都達到了綠色建筑標準,4個冰上場館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劑,建成超過5萬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賽時全部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構建低碳交通體系,節能與清潔能源車牙醫診所設計輛在賽時車輛中占比超過了8成。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展碳補償渠道,北京和張家口兩地政府將林業碳匯捐贈北京冬奧會,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三峽集團也為北京冬奧會贊助了碳中和產品,通過這些措施,北京冬奧會將全面實現碳中和。
2022-01-13 10:09:43
李森:
四是促進城市和區域發展。北京冬奧會籌辦的6年,也是北京、張家口兩地快速發展時期,冬奧籌辦對兩地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建成通車,路網體系更加完善,實現了交通設施相聯相通;兩地協同治沙、治水、治氣,區域環境明顯改善,實現了區域環境聯防聯治;基礎性公共設施加速布局,公共服務水平整體提升,實現了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落戶延慶和張家口,冰雪、綠色能源等產業加速發展,實現了產業發展互補互促。首鋼打造“城市復興新地標”,延慶建設“最美冬奧城”,張家口打造“亞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這三個地區已經成為冬奧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五是籌辦成果惠及人民群眾。提升群眾的生活品質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冬奧會籌辦的應有之意。6年多來,借助冬奧會帶來的發展機遇,京張兩地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加快建設,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冰雪及相關產業發展為群眾帶來更多就業,人民生活更便利,發展機會民生社區室內設計更充裕,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加,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帶動全民健身,塑造健康生活方式,無障礙環境改善,包容性社會全面加速,促進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志愿者服務蔚然成風,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
今天,我們還借助這個平臺發布《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賽前報告》,這份報告總結了冬奧會目前階段的可持續發展的階段性成果。目前,《報告》全文可在北京冬奧組委官方網站上進行下載,請在座的媒體朋友們予以關注。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對我們這個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發布非常重視,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巴赫主席和帕森斯主席都分別制作了祝賀視頻。
我就先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2022-01-13 10:14:50
陳文俊:
謝謝李森先生。下面,請大家觀看巴赫主席和帕森斯主席的祝賀視頻。
2022-01-13 10:22:01
中國網:
(播放視頻)
2022-01-13 10:22:19
陳文俊:
謝謝巴赫主席和帕森斯主席熱情洋溢的賀詞。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2-01-13 10:23:32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
在決定舉辦冬奧會以后,隨著滑雪人數的增加,滑雪場的數量也在增加。為了實現對滑雪場的有效利用,有必要保持滑雪人數。請問在冬殘奧會閉幕后,中國將如何繼續普及滑雪運動?謝謝。
2022-01-13 10:31:18
李森:
謝謝你的提問中醫診所設計。推動中國冰雪運動發展是我們申辦籌辦包括舉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我們這幾年以冬奧籌辦為契機,中國冰雪運動得到了迅速發展,我不知道各位媒體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國家體育總局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已經達到了3.46億,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和803塊室內外各類滑雪場,“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宏偉目標已經成為了現實。發展冰雪運動是一個長期的、不是短期的行為,中國龐大的人口,從人口基數和發展需求來看,中國冬季運動的場地目前還不算多。我們在冬奧會以后,這方設計家豪宅面還要有大的發展,不會停止,而是要越來越好、越來越客變設計多。主要有幾項措施:
一是政策保障。我們申辦冬奧會以后,籌辦以來,國家和地方冰雪運動發展的環境政策持續優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大家都比較了解的,在國家層面,我們發布了“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包括在“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等國家的文件中,都對冰雪運動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政策。包括地方層面上,也都有一些明確的政策文件,我們現在已經有26個省區市都有了相關的政策。就拿北京來說,出臺了冰雪運動發展的指導性意見以及7個配套的文件,比如場地建設、人口普及等方面的文件。養生住宅其實這些政策不會因為我們冬奧會結束了而停止,而是這些政策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將一直延續下去。
二是后備力量的培養問題。青少年一直是冰雪運動發展的基礎和未來。籌辦以來,在教育部門、體育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校園冰雪計劃”,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這項工作其實是一項非常基礎性的工作,已經把冰雪運動的知識納入了學校體育教學的內容,制定并實施了冰雪運動教學計劃,這項措施也將在冬奧會以后,一直在中小學生中實施。到了2020年,全國冰雪運動特色校達到2062所,到2025年我們要達到5000所。
三是場地設施建設。這些年,我們場地設施從南到北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冬奧會以后,將繼續鼓勵這些場地的設施建設,鼓勵各地利用公園、城市廣場,因地制宜建設一些臨時性的冰雪場地。并且要對現有的冰雪設施、冰雪場地,特別是剛才這位朋友提到的滑雪場地,提質升級,提高我們的服務水平,滿足各類人群冰雪運動的需要。
四是冰雪運動活動。大家可能比較了解,這些年我們冰雪運動活動發展非常快,“全國大眾冰雪季”“全國大眾歡樂冰雪周”等,特別是在很多省市都有自己的冰雪運動品牌活動,比如“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張家口也有相應的大眾冰雪活動,這些活動其實已經成為了冬季運動的一個品牌活動,隨著冬奧會的結束,這些品牌活動將持續下去,并且將會越辦越好。
五是專業人才的培養問題。為滿足廣大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需要,各個地區的體育部門不斷加大對體育社會指導員的培養,也就是對冰雪運動基層教練員的培養,現在北京已經達到了2.3萬人,張家口達到了2萬人以上,這些人其實對于冰雪運動規范普及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冬奧會的結束,這些人將會越來越多,對冰雪運動的普及將起到更大的指導性作用。
這些措施都對持續推動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冰雪運動的需求起到持續的推動作用。謝謝大家。
2022-01-13 10:31:37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記者:
在歷屆冬奧會中,場館賽后利用得不充分和一些能源不可再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本屆北京冬奧會是如何給出解決這個問題的中國方案的?謝謝。
2022-01-13 10:46:13
李森: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謝謝這位提問的記者。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場館的賽后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這一屆北京冬奧會,從申辦到籌辦、到舉辦的過程中,我們將努力破解這個難題。北京冬奧會使用了6個2008年的奧運場館,充分借鑒了他們賽后利用的經驗,我們新建的全部場館都制定了賽后利用計劃,并且在規劃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賽后利用問題,統籌規劃、同步設計,有效降低成本,具體來說有幾方面:
一是這些場館賽后要積極申辦、舉辦高水平賽事。北京冬奧會的競賽場館都是世界一流的場館,在籌辦過程中,我們地方體育部門,包括場館的業主單位,都與國際冬季單項體育組織建立了很好的協作和溝通機制,賽后將繼續申辦舉辦高水平的國際賽事和國內的一些賽事,真正通過高水平的賽事,來帶動場館的運營,也為冰雪運動的發展出力。
二是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除了競技比賽外,場館將向社會大眾體育健身提供服務,所有的新建場館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如何向公眾開放這個問題,比如說北京賽區新建的一個標志性場館,就是國家速滑館,就是“冰絲帶”,“冰絲帶”的冰面是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設計,當時考慮全冰面,就是為了考慮到如何向社會開放,因為大道速滑主要是用外圈400米跑道,場芯部分將有兩塊標準冰場,這是我們創新的部分,賽后可以同時容納2000人上冰。再比如,一個比較小眾的項目,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延慶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世界上第17條賽道,這個項目運動起來危險性比較高,因此在規劃設計時,我們在下方的1/3處,比較緩的地方開了一個大眾的出口,給大眾留了一個出發區,這也是為在賽后向大眾開放提供條件。
三是場館的四季運營。冬季運動因為受季節性影響比較大,冰上項目還好一些,因為都是室內冰場,一年四季都可以造冰,都可以向公眾開放,舉辦大型賽事、文化休閑活動,這些都可以。對于雪上的場館,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只能在冬季開展項目體驗和比賽,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山區山地場館的規劃建設中,從賽區整體出發,充分考慮了春、夏、秋三季運營的問題,利用賽區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優勢,建立戶外運動項目,比如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車、登山攀巖等,并加快發展區域特色旅游休閑、山地度假、戶外運動等產業,實現場館四季運營。大家可能到張家口賽區看過,張家口賽區的云頂滑雪公園,其實在春、夏、秋這三季,休閑度假、避暑旅游的人數其實遠遠高過了冬季滑雪的人數。
四是實現場館和地區的聯動發展。場館的賽后利用,我們認為不是一個孤立考慮某一個場館運營的問題,而是要融入地區的發展,從整體上去謀劃、推進。比如延慶賽區依托冬奧賽區、冬奧場館,包括世園會、長城,這是延慶賽區的三張金名片,等于是三張金名片聯動發展,以全域旅游為主導,大力發展特色體育、文化旅游產業。張家口賽區也是一樣,依托場館,推動張家口打造全民、全季、全時、全域的全亞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和“體育之城”。同時,我們也積極推動三個賽區的場館、冰雪運動資源進行聯動發展,與京張沿線的大眾冰雪設施、體育設施、自然文化旅游資源充分整合,借助京張高鐵、京禮高速這些快速交通聯絡線,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帶動周邊區域的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而實現冬奧場館的反復利用、綜合利用以及持久利用。謝謝大家。
2022-01-13 10:46:27
日本TBS電視臺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請問冬奧會期間具體的電力消耗量預估是多少?第二,為了構建冬奧期間全部使用清潔能源系統,具體投入了多少費用?謝謝。
2022-01-13 10:47:04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 劉玉民:
感謝您關注我們清潔能源的建設。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著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布局。在冬奧會籌辦過程中,始終堅持綠色辦奧理念,通過發揮主辦城市資源優勢,北京冬奧會的電力供應基本上是依托現有的城市市政電網,按照國家關于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規則,通過綠電交易,我們實現了所有場館的綠色電力供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除了場館自身必備的變配電設施以外,基本都是利用了城市現有的電網資源以及原來既有的規劃建設電網資源,不需要新建其他的電力設施。
根據測算,我們從2019年6月第一筆綠電交易開始,到2022年冬殘奧會結束,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的場館綠電預計使用4億千瓦時,可以減少燃燒12.8萬噸的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
謝謝。
2022-01-13 10:47:19
環球時報記者:
近期有一些西方媒體在炒作質疑說北京冬奧會不符合綠色標準,宣稱很難核實北京冬奧會所作下的綠色承諾。對此您有何評價?謝謝。
2022-01-13 10:47:39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 嚴家蓉:
謝謝。你談到綠色標準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北京冬奧會遵循的是國際奧委會的標準,是聯合國的可持續標準。北京冬奧會是第一屆從申辦、籌辦、舉辦全過程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奧運會,也是積極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奧運會。我們堅持綠色辦奧理念,努力打造一屆可持續的冬奧會。關于北京冬奧會的“綠色”,有非常多的亮點。剛才李森部長和劉玉民部長介紹了很多情況,我再強調幾點。
一是加強戰略規劃。很多外國朋友都說,你們中國人很擅長長遠計劃。北京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發天母室內設計布了可持續性計劃,提出了“可持續·向未來”的可持續性愿景,從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三個方面,制定了119項具體措施。
二是雙奧場館。剛才幾位部長也介紹,我們是最大化利用現有的場館和設施,這是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的一大亮點,像國家體育場“鳥巢”將舉辦冬奧會的開閉幕式,國家游泳中心,也就是原來是“水立方”現在變成了“冰立方”,五棵松體育中心,也就是原來的“籃球館”將變成“冰球館”。
三是低碳排放。北京冬奧會采取了低碳場館、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多項措施,減少賽事籌辦和舉辦過程中的碳排放,實現“北京2022所產生的碳排放將全部實現中和”這樣一個宏偉目標。
四是示范標準。北京市和河北省聯合研究制定了《綠色雪上運動場館評價標準》,作為評價冬奧會雪上場館的綠色建筑標準,填補了國內外相關標準的空白。北京冬奧會可持續性管理體系融合了ISO20121、ISO4001、ISO26000三個國際標準,形成了北京冬奧會特色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也創造了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個覆蓋奧運會籌辦全領域、全范圍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我想,它為今后的奧運會這樣的大型活動作出了良好示范。loft風室內設計
謝謝。
2022-01-13 10:48:01
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
對夏季奧運會場館遺產的充分利用,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一大特色,請介紹一下北京是如何充分利用2008年夏季奧運會場館的?謝謝。
2022-01-13 11:00:33
劉玉民:
謝謝你的提問。北京2022年冬奧會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場館遺產,剛才嚴女士已經談到,國家體育場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場地,2022年仍將使用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場地。國家游泳中心,就是原來的“水立方”,在冬奧會時將變成“冰立方”,作為冰壺和輪椅冰壺的比賽場地。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這些都是2008年時的體育場館,將在冬奧會的時候用作冰球場地。在這些場館使用的同時,我們還有一些2008年時候的土地遺產,比如2008年的一個臨時場館“曲棍球場”,我們在冬奧會時建設為“速滑館”。北京冬奧村、主媒體中心等,這些使用的土地都是在2008年時預留出來的。另外,在城市基礎設施方面,我們大量使用了2008年的遺產,比如地鐵8號線和10號線,以及相應的變配電設施、自來水廠等,這些都將為這次冬奧會提供切實的保障。
剛才說到的這些利用,尤其是對原有體育場館的改造,并不是簡單的功能轉換,實際上我們在建設過程中仍然保留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同時注入了新的冬季運動使用功能。比如,“水立方”仍然可以在賽后作為游泳中心來使用,冰壺場地是可以轉換的,通過幾天時間的轉換,就能把它從“冰”變成“水”。場館的利用,我想不是一個簡單的重復,而是把它在功能上進行拓展,這也是原有設施利用的一個亮點。謝謝。
2022-01-13 11:00:48
亞洲新聞臺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因為天氣原因,張家口可能會需要不少人造雪,請問這樣的人造雪對于水資源和能源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您對此有何回應?第二,北京冬奧會正在大規模測試或實施很多環保措施,你們采取了哪些措施確保這些綠色環保措施不僅僅只是產生短期效果,而且從長遠來看也是可持續的?
2022-01-13 11:01:10
嚴家蓉:
我想先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關于人造雪的問題。張家口市的領導一會兒還會詳細介紹一下張家口方面的情況。你問的第二個關于環境的問題,怎么確保我們采取的可持續措施不是一個短期行為,而是中長遠行為,我想兩位部長中的一位可能會給你更好的回答。
關于人造雪的問題,首先我想說,從人造雪的具體用水情況來看,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主要設在延慶和崇禮山區,這兩個地區有比較獨特的氣候條件,有較多的天然降雪。比如2021年11月,這兩個地方都有大范圍的降雪,而且降雪量達到了暴雪級,這為減少人工造雪的用水量提供了前提條件。從實際用水量來看,延慶賽區賽時需水量占當地現用水總量的1.6%,占當地水資源量的4‰。張家口賽區賽時需水量占崇禮區用水總量的9.8%,占崇禮區水資源量的2.8%。此外,我們還通過制定賽區供水安全保障、污水處理、節約用水等措施,提升賽區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滑雪場也優先利用收集貯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徑流等作為人工造雪的水源。我們的人工造雪系統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效節水設備和智能化造雪系統,能夠根據外界環境動態保持最佳造雪效率,有效避免了水資源浪費。總體來看,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會對區域用水安全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我想指出的是,人造雪并不完全是我們應對天氣的應急手段,它實際上是國際重大賽事保障用雪質量的客觀需求。從全球范圍雪上項目舉辦情況看,為了保障比賽用雪質量,國際上的重大賽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因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變粒徑、含水量和硬度,這樣有利于滿足不同比賽場地的需求,而且人造雪比自然雪的性狀更穩定,在被壓雪、平整、注水之后,更容易整備成狀態一致的雪道。從比賽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狀態一致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綠裝修設計著更公平。
謝謝。
2022-01-13 11:01:34
河北省張家口市副市長、冬奧辦副主任 劉海峰:
感謝記者朋友對張家口賽區造雪用水工作的關注和關心。我補充介紹一下張家口賽區的相關情況。剛才嚴女士介紹了,人工造雪是使賽道狀態穩定、確保運動員無論出發順序如何都能享受到公平比賽條件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按照國際慣例,無論賽事舉辦地的氣象狀況怎么樣,都需要通過人工造雪讓雪道符合競技比賽場地的技術規范要求。據可查詢的記錄,普萊西德湖、溫哥華、索契以及平昌等冬奧會也是大量采用了人造雪,其中2親子空間設計018年的平昌冬奧會人造雪占比達到90%。不久前,我們在張家口舉辦的2021/2022相約北京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障礙追逐世界杯中,云頂場館的賽道人工造雪量占比達到60%。從賽后的復盤情況看,競賽期間的雪道品質也得到了各國運動員的普遍肯定和贊譽。
為了進一步做好北京冬奧會期間的雪務保障,張家口賽區未雨綢繆、多措并舉,及早啟動了造雪準備工作,通過收集地表徑流、雪融水等舉措,實現了造雪用水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雙贏。主要體現在保水、蓄水和節水三
留言
發佈留言